找到相关内容5305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伦理学中的形式与实质

    文饰,则行为往往会导向“野”:“敬而不中礼,谓之野。”[12]野与文相对,意指不文明、粗野等等;敬本来是具有正面意义的行为,但如果不注意礼的文饰,则仍不免流于前文明的形态,从而难以成为完善的道德行为。在...;在个体的维度上,它所指向的是自我的完善,在群体的层面上,它则以社会的发展为目标。另一方面,对人的存在价值的肯定,又往往需要通过普遍的规范形式来加以担保,惟有在普遍的形式下,具体的存在才能扬弃个体差异...

    杨国荣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7111091963.html
  • 再论原始宗教

    民族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有其完善、持续和变化的过程,由此,有学者将原始宗教作为文化现象的持续、变化加以探讨,提出以“原生性宗教”的概念来代替常用的“原始宗教”概念。他们之所以提出“原生性宗教”的概念,而不用...

    孟慧英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7111191966.html
  • 冯学成:《中庸》说要第四讲

    引进学习西方的管理理念和经验,规矩是越来越多。现在的法律条文在不断地完善,同时也越来越烦琐,没哪个律师敢说自己能把这些条文都背得下来,就是法律的制订者自己也都记不住。总之规矩不可行尽,如果都行尽了,...

    冯学成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6560392106.html
  • 冯学成:《中庸》说要第五讲

    天府之国”的美誉,并且使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子子孙孙享受到了非常好的福报,所以他可称之为大德。孔子为后人留下了如此完善、如此高尚的思想文化,也应该称之为大德。在历史上,只要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

    冯学成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6560392107.html
  • 长安佛教简略概述

    所以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包括佛教的典籍和《老子》、《庄子》等。他认为,《道德经》中阐述的玄义还不完善,后来看到旧译的《维摩经》,仔细玩味,才知道应归于此,因此发心出家,不久即以“善解方等、兼通三藏”而闻名...

    弘学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8323393389.html
  • 熊十力对朱、王《大学》“格物致知”诠释的整合

    国天下与一切民物也,此其所以敝也。”[15]在熊先生看来,王阳明“致良知”说实际上割裂了体用两者的关系,是只见体而未能见用,他不知形上与形下、体与用是不可分的。   为了建构一个完善的哲学体系,也...

    赵卫东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13165693581.html
  • 净土宗的域外渊源与长安立宗及其后世传承

    崇灵塔。善导净土思想体系之完善与实践之推广成为中国佛教净土宗正式创立的标志。所以,后世一般把善导作为中国净土宗的实际创始人。而善导思想成熟之后弘扬净土思想和推广净土实践的悟真寺、实际寺以及善导往生之后所...

    文豪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8261593661.html
  • 佛教初传时期的北方社会

    帝国官僚体系的一个宗教版本而存在的,是一种附庸。”(246页)这种对僧官制度的建立与北朝政教关系的解说很值得重视。同时作者还进一步认为,僧官制度的产生和完善,本身就是专制国家加强统治的需要,僧官的任命...

    刘进宝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8262493689.html
  • 长安佛教文化与鸠摩罗什的佛经文学译介研究

    具权威性。收录佛典1076部、5048卷,将大乘经分为“般若部”、“宝积部”、“大集部”、“华严部”、“涅槃部”五大部分,以及其他诸经。小乘经则指“阿含经”及单品,其编目方法与篇章设置精密完善,后来...

    李强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8262593694.html
  • 当代佛寺文化资源的定位与开发——以华林寺为例

      当代佛寺文化资源的定位与开发[1]——以华林寺为例   李利安[2]   —,对佛寺文化内涵进行准确定位的意义   佛教寺院不但是住持佛法、清静修行的道场,也是弘扬文化、净化社会的基地。这两种功能的发挥既有赖於住持佛法者的慈悲和精进,也有赖於寺院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的充分实现与不断发展。寺院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有一个激发、展开、运行、完善、发展的内在机制和内在规律,涉及...

    李利安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10294693817.html